大学生创业创投项目的筛选,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每个公司或者投资个人对项目的筛选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我只说说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1)团队上的问题
团队是否齐整,有否互补性,在单一领域比如技能上、性格上、能力上是否过于单一?在最早期的阶段,再缺不能产品与技术开发人员,在互联网中的小团队,一般来说,一个懂UI/UE设计的产品+主程序员+运营高手算是一个比较搭配良好的团队。当然,实践中,很多小团队一人多能,互相补缺是常事。

2)方向上的问题
方向是否过于贪图大而全?一上来××平台,××社区,××全新,××第一,在国内是要慎重的。如果真的是先发,我们请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没人做?在国内山寨风云如此激荡的丛林生态里,为什么就是没人做?是根本目前还不可行,还是骨头实在难啃,还是有一些你还不为人知执行障碍;如果是红海,也请思考一个问题:凭什么我能胜出?我能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在产品上or渠道资源上or其他对手拼死了也做不过你的地方。
3)商业上的问题
既然来创业,首先你必须是一个BusinessMan,几个要好的兄弟们陪你下海,接着是一大帮子人跟你打天下,这帮人难道都是跟你来玩票的?如何生存下去,是前三年当务之急的迫切问题。所以,强烈建议一个团队中必须有一个人,从创业第一天起,每时每刻就要想着怎么赚钱,这个钱到底是细水长流的大钱,还是打牙祭的活命的小钱都要想,而这个人一般只能是团队Leader。
4)股权上的问题
再好再铁的朋友,兄弟,甚至是夫妻档来创业,也要丑话说在前头,将最需谈清楚的事情在桌面上讲清楚,谁出大头,谁占大股,谁最终说了算,谁负主要责任等等。商业上的契约精神,诚信是千古以来唯一不会变的东西,一旦认定了对方是彼此的合伙人,就要做好一起扛到死的准备。注意,一个好的简单清晰的股权架构对任何小公司在初始阶段都是加分的选项。

5)政策上的问题
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大陆涉及太多媒体性质的内容性网站项目以及其他涉及我国法律敏感性的项目都是投资人比较忌讳的。我国在互联网创业方面的政策底线越来越低,这一点的确很无奈,作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在做之前,很多准备工作应该比投资者更加了如指掌,要不然可能会被投资者认为你对待创业的态度是不严肃的,或者说是不严谨的。
6)个人的偏好问题
投资者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情绪,有自我的个性,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偏好。一些号称极度理性的投资人,真的遇上一些在人格魅力与能力方面都很超群的创业者面前,纵然项目本身有不少缺陷,也会感性的跟着一起搏杀一番,这种案例是存在的。所以,此维度最充满不确定性。
2、做行业调研的时候是VC自己调研,还是看一些第三方的数据?
这个问题,同样,我的答案可能也是最没有价值的。
我的做法,我最相信的行业调研数据都是创业者自己跟我说的调研结果,两个观点:
1)创业者必须比投资者还要懂自己所处的行业,投资者问的问题,你理应比我更如数家珍,所以你要经得起投资者各种刁难甚至故意为难的细节问题,如果不能,说明你还不够勤奋或者还不够专注,一个优秀而专注的创业者除了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极度清晰了解外,对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也应该是足够了解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再浅显不过的兵法常理了;
2)出于职业道德的考虑,投资者必然也会自己多做一些调研。这些调研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第三方的调研数据大多只是一维的参考资料、同行的参考资料、其他的观察资料、自己的分析和总结等,视角越多,维度的参考就越正确。所以,最后,当一个投资者发现你作为一个创业者有很多问题,而他对这些问题了解比你多,一般来说,这个创业者不太可能被认可。